〖壹〗、雅昌艺术网讯)2019年4月2日晚,匡时香港2019年春拍“集瑞——中国古董珍玩专场”在香港港岛香格里拉酒店举槌。本场共59件精品上拍,其中,罗振玉赠送给日本前首相犬养毅的北宋汝窑天青釉圆洗以600万起拍,1250万港币落槌,加佣金1475万港币成交。
龙泉窑青瓷的价值最早由日本东京“龙泉堂”的创始人茧山松太郎挖掘并推向拍卖市场。1906年成立的“龙泉堂”是20世纪早期著名的古董店,茧山松太郎对宋代龙泉青瓷情有独钟,推动了日本收藏者对龙泉青瓷的研究热情,目前内地拍卖市场上流通的南宋至明代龙泉青瓷精品,很多来自日本回流。
宋代龙泉窑瓷器的价格在拍卖市场上常常令人瞩目。其中,南宋龙泉窑粉青釉簋式的成交价格为80万至100万元,最高成交价达到880万元。另一件南宋龙泉窑粉青釉竹节碗的成交价格区间为400万至600万元,最终成交价为565万元。龙泉窑梅子青高足碗则以600万至800万元的估价成交,实际成交价为462万元。
– 估价:400.00-600.00万 – 成交价:5650万 龙泉窑梅子青釉高足碗 – 估价:600.00-800.00万 – 成交价:4600万 南宋 龙泉窑仿官三足鬲式炉 – 估价:280.00-380.00万 – 成交价:4080万 请注意,以上价格仅供参考,实际价值可能因市场波动、瓷器状况和其他因素而有所不同。
龙泉窑是南宋时期著名的瓷窑之一,其中的黄釉瓷器在制作工艺和材料选择上有着极高的要求,因此产量稀少,价格也相对较高。 根据市场资料,南宋龙泉黄釉瓷器的价格底线为289万元人民币,而宋代龙泉窑瓷器的价格底线则在250万至300万元人民币之间。
〖壹〗、同安窑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:釉色多样:同安窑的主要产品以淡褐黄釉为主,同时也有青釉、青白或灰白釉等多种釉色,这些丰富的釉色为瓷器增添了多样的美感。器形丰富:涵盖了碗、碟、瓶、罐、洗、钵等多种器形,满足了不同使用场景和需求。胎体质地:胎体呈现灰白或白色质地,质地坚实,为瓷器的稳定性和美观性提供了基础。
〖贰〗、同安窑工艺具有以下特点:受龙泉窑影响并展现地方特色:同安窑的工艺深受浙江龙泉窑的影响,同时融入了鲜明的地方特色,使得各窑口风格各异但工艺特性上又有共同之处。胎体特性:胎体多为灰白、浅灰或青灰色,质地坚硬。这种坚硬的胎体为瓷器的稳定性和耐用性提供了基础。
〖叁〗、正是基于这样的原因,同安青瓷借鉴于龙泉瓷青瓷的优点,并结合自身的特点,终于烧成了有闽南地方特色的优良的青瓷,所以同安青瓷和龙泉青瓷的外销有着密切的关系。 宋元时期的同安青瓷大多是从泉州港运往海外去的。
〖肆〗、纹饰。同安窑珠光青瓷多数纹饰洒脱、奔放、自由;龙泉窑珠光青瓷多数纹饰繁缛,比较规矩,往官窑方向多些;松溪窑珠光青瓷居中,纹饰相对规矩、工整、繁缛。同安窑珠光青瓷外壁纹饰或满壁刻划或成组分布;龙泉窑、松溪窑珠光青瓷则满壁刻划不见分组。
〖伍〗、同安窑、泉州窑、南安窑:福建各地窑口各显其能。潮安窑:褐彩青白瓷为代表。西村窑与永福窑:广西地区独特风貌。四川地区:大邑白瓷:唐代代表。邛窑:南朝遗物,历史悠久。成都窑:宋代兴起。这些名窑不仅代表了中国瓷器艺术的不同发展阶段和技术水平,也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。
〖陆〗、青白瓷是宋元时期景德镇及受其影响的窑场烧成的、具有独特风格和鲜明时代特征的新品种。由宋迄元,青白瓷盛烧不衰,青白瓷系窑场多分布在南方几省,主要有江西浮梁景德镇窑、南丰白舍窑、吉安永和窑,湖北江夏的湖泗窑,广东潮安窑,福建德化窑、泉州碗窑乡窑、同安窑、南安窑等。
宋代龙泉青瓷的底部特征如下:南宋龙泉青瓷底部特征: 淳朴厚重:器底显得厚重,给人一种稳重感。 圈足宽阔而矮:底部圈足设计得既宽阔又相对矮小。 外底露胎:青瓷的外底部分会露出胎质。 装饰以刻划花为主:底部装饰多采用刻划花技法。 胎色为白色,深中泛灰:胎质颜色偏白,但深处会泛出灰色调。
宋代龙泉青瓷的底部特征如下:南宋龙泉青瓷底部特征: 器底厚重:南宋龙泉青瓷的器底通常较为厚重,给人以稳重之感。 圈足宽阔而矮:其圈足部分宽阔且相对较矮,这是南宋龙泉青瓷底部的一个显著特点。 外底露胎:底部外缘通常会露出胎体,胎色为白色,但深中泛灰。
南宋龙泉青瓷底部的特征是淳朴,器底厚重,圈足宽阔而矮,具有一定厚重感。并且宋代龙泉青瓷的外底露胎,装饰以刻划花为主,胎色为白色,深中泛灰。南宋末的龙泉青瓷开始出现双鱼、龙纹、贴花牡丹纹等,黑胎青瓷胎薄釉厚,胎色灰黑,瓷器的圈足底端呈铁黑色,部分器物的口沿隐露胎色。
宋代龙泉窑瓷器底部特征多样。北宋时期,底部多为窄圈足,修足较为规整,足端经过仔细的切削,胎质较为细腻。此时部分器物底部会有支钉痕,不过数量较少,且支钉痕细小,这是采用支钉烧造工艺留下的痕迹,目的是让器物在烧制过程中更好地与匣钵分离,保证瓷器底部的平整。
北宋时期,龙泉窑瓷器底部多为平底,圈足较窄且浅,修足较为规整。胎质相对较厚,质地细腻,颜色多呈灰白色。部分器物底部可见明显的垫烧痕迹,垫烧点分布较为均匀,一般为三到五个,呈芝麻粒大小,颜色与胎色相近。南宋时期,龙泉窑瓷器底部特征有所变化。
本文来自投稿,不代表向哈号立场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akers.cn/hydt/202508-12479.html